您好🤜🏿,歡迎您訪問杏悦2在線

歷史性突破🧑‍🏭!我校首次斬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欄目:新聞動態發布時間:2018-10-22瀏覽次數:392

    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1015日在廈門大學落下帷幕🦶,我校從全國兩千多所高校的64萬個團隊中脫穎而出🔊,勇奪111銅👩🏽‍⚕️。這是我校首次在該項大賽的全國總決賽中斬獲金獎,創造了我校歷史最好成績。

  

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閉幕

  

本屆大賽現場賽我校參賽項目團隊及觀摩團成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閉幕式,轉達習近平總書記對參加大賽和“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全體同學的親切問候💂🏻‍♀️,並在閉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首次舉辦於2014年🙆🏽‍♀️,由李克強總理倡導發起🥉,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三個部委共同主辦,目前大賽已經成為覆蓋全國所有高校、面向全體高校學生👳、影響最大的賽事活動。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本屆大賽以“勇立時代潮頭敢闖會創🚐,紮根中國大地書寫人生華章”為主題🤸🏻‍♂️,本次大賽中國大陸共有2278所高校的265萬名大學生、64萬個團隊報名參賽,超過以往三屆的總和🤜🏼。經過校級初賽、省級復賽👨🏽‍⚖️,全國共選送600個項目進入主賽道全國賽,經過全國網上評審等環節的角逐,最終共有來自主賽道的150個項目以及60個“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項目進入全國總決賽現場賽,杏悦2平台共有3個項目進入主賽道全國決賽,其中2個項目進入全國總決賽現場賽,總決賽主賽道共決出金獎50項(另外復活金獎8個,金獎獲獎比例不足萬分之一)、銀獎100個(不含復活銀獎),“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評選出金獎17項,以及6個單項獎。

張逸中團隊“上海STEM雲中心”項目獲金獎

邵佳偉團隊“全球糖尿病診療革新者”項目獲銀獎

  

郁靜雯團隊“全球綠色高效轉染試劑:上海益格生物”項目獲銅獎

  經過激烈的網絡評審、復賽會評、金獎爭奪賽、五強爭奪賽、冠軍爭奪賽等環節,我校報送的3個項目獲得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1項,總成績位列上海高校第二、部屬師範大學第一。其中張逸中團隊的“上海STEM雲中心”項目在全國總決賽現場賽以兩次位列上海參賽隊最高得分(全國前15名)榮獲金獎,該項目也是迄今為止部屬師範大學獲得的唯一金獎👼🏽;邵佳偉團隊的“全球糖尿病診療革新者”項目以全國得分前70名的優異成績榮獲銀獎;郁靜雯團隊的“全球綠色高效轉染試劑👃:上海益格生物”獲得銅獎。

全國金獎上海STEM雲中心項目負責人張逸中博士

全國銀獎全球糖尿病診療革新者項目負責人邵佳偉博士

金銀獎項目團隊合影

  本屆大賽自4月啟動以來,我校共有來自28個學部🤦‍♀️、院系的1700余名同學報名參賽,參賽項目作品數達368件,創歷年來新高𓀗。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先後組織評委初評🚴🏿‍♂️、專家網評和校賽決賽🧘🏻‍♂️,選送了14個項目進入上海市賽,最終獲得3金6銀5銅的歷史最好成績,並有3個項目入選全國總決賽👩🏼‍🎓,金獎和金銀獎總數均位列上海第二🧑‍🎓,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

就業與創業中心主任阮平章代表優秀指導教師領獎

  在校賽💂🏿‍♂️、市賽和全國賽期間,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先後組織了5期訓練營活動🦣👩🏼‍🔬,邀請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萬學教育♈️、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中關村天使百人會天使投資聯盟等國賽省賽專家對參賽項目進行指導和評審,先後組織了30多批次的專家網評和現場模擬訓練,尤其是進入全國賽後,中心根據市賽中發現的問題及專家意見,對項目團隊進行了優化組合,從7月中旬以來,先後召開了二十多次團隊會議⚁🧑🏻‍🌾,組織對參賽項目商業計劃書和現場匯報PPT🚴‍♂️、VCR等進行了無數次的修改和優化,有些甚至是顛覆式調整,團隊成員和指導老師經常加班到淩晨2、3點鐘,張逸中發高燒還堅持訓練和比賽。正是由於全部參賽團隊和組織部門的全心投入和付出,才使我校參賽的幾個團隊最終獲得了突破性成績(“上海STEM雲中心”由上海選送時4個成長組項目的最後一名(上海第8名)躍升為上海第1名、全國前15名,“全球糖尿病診療革新者”由上海選送時的第10名躍升為上海第6名🦿、全國前70名),並最終獲得1金1銀1銅的歷史最好成績💇🏽‍♀️。

  校領導高度重視此次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在市賽決賽期間👨‍🍳🤰🏼,戴立益副校長在比賽現場給隊員加油。進入全國總決賽後👩‍❤️‍👩,校黨委副書記楊昌利來到廈門大學為全體隊員鼓勁,並看望參賽隊員和觀摩團成員。參賽隊載譽歸校Ⓜ️,校黨委書記童世駿🙎🏿‍♂️🤷🏽、校長錢旭紅會見了參賽隊員和指導老師,並表達祝賀和期望👩‍🎨。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積極籌建創新創業學院🙌🏼、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完善機製體製🥙、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創業基地🤦🏻‍♂️、強化政策支持,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廣大師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熱潮🗒,學校連續兩年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和科創大賽中取得喜人的成績🤷🏼‍♂️。


附:我校獲得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銀銅獎團隊

組別

項目名稱

所在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成員

指導老師

成長組

上海STEM雲中心

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

張逸中

溫偉浩🤖、孫雨晶、張思源➖、黃楊奕、宋博文🛌🏼👨🏻‍🎨、符洪源

何積豐、朱丹

創意組

全球糖尿病診療革新者

生命科學學院

邵佳偉

葉逸含🖕🏽、葉形形、於袁歡

葉海峰、徐敏華

創意組

全球綠色高效轉染試劑領跑者——上海益格生物

生命科學學院

郁靜雯

呂佳、沈灣灣、沈揚、周紅、王熙🕵️‍♀️、俞曉婷、樂藝苑🧑🏽‍🌾、胡慧李心玥🏡😑、黃迎春

程義雲、劉侃


大賽幕後故事和相關信息:

  校內決賽當天晚上👩🏼‍🎤,備賽項目就開始了第一次集中培訓🎐。在接下來備賽市級復賽的過程中🤴🏼,就創中心邀請多名專家對備賽項目團隊進行了10余次項目優化特訓及實戰指導。備賽市級復賽對於絕大多數項目都是全新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充分體驗了國賽評委、專家在輔導中提及的“商業計劃書、路演ppt一天一稿”“ppt逐字稿在壓力環境下路演陳述60遍”“路演答辯題庫的準備可以應對壓力環境下回答50遍”等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多個項目經常在教室中反復修改材料💂‍♂️,與指導老師一同重復路演、答辯直至淩晨⛹️,甚至就睡在了教室裏🤪。其中一位項目負責人說,“沒有通宵達旦過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看看淩晨四點的麗娃河,那才是希望的盛景。”

  我校共14支參賽隊伍參加上海市級決賽,全部獲獎,拿下3項金獎🌜、6項銀獎和5項銅獎🧚🏼‍♀️📔,並獲得優秀組織獎,金獎總數和獲獎總數均位列上海第二(復旦大學7金、8銀👶🏽,上海交通大學3金🦹🏽、5銀、3銅🔰,同濟大學2金2銀12銅)。 

  7月份進入市賽,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就啟動了特訓,根據市賽中發現的問題及專家意見,重新優化整合參賽團隊🏄🏽,補充收集項目和行業資料;8月組織專家進行評審、組織團隊撰寫商業計劃書,重新擬定商業計劃書提綱、補充和完善相關資料、數據、信息🪵;9月份入圍國賽後🎚,就創中心針對三個項目先後邀請了十幾批次的相關領域頂級專家,進行了多次網評和高頻次的現場模擬路演強化訓練,針對項目中的問題,對計劃書、PPT逐一進行修改。尤其是針對計劃書中的明顯缺陷進行補強,如行業地位、競品分析🤙🏿、核心競爭力呈現、主營業務梳理等,“上海STEM雲中心項目”幾乎是推翻重寫,不僅針對商業計劃書進行了近乎嚴苛的修正,三個項目的ppt和項目介紹視頻的製作🧟‍♀️,也都傾註了全體參賽成員、就創中心和院系指導老師的全部心血🚶‍➡️。團隊成員和指導老師一直到修改到國賽系統提交材料的最後一刻才將參賽材料上傳完成💆🏽‍♂️。

  此次獲金獎的“上海STEM雲中心”是全國先進的STEM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引領者🧑‍✈️𓀂。上海市復賽結果中,STEM雲中心項目在成長組中位列第三𓀕,市賽決賽後在上海市推薦的入圍國賽成長組項目中排名最後(位列成長組第四、上海選送項目第八),突圍的壓力和難度可想而知,項目團隊成員也打趣的說以參加市級決賽時本項目的水平,想拿到到全國金獎🍱,只能是個美好的願望。

  然而作為創業者🤾🏻‍♀️,只要有一絲希望,也會迎難而上。“這其實是我第三次創業,創業真的是非常艱辛的過程💁🏼。”團隊創始人張逸中說,在進入全國賽後的商業計劃書⛹️、現場匯報PPT修改和模擬答辯訓練中,張逸中都全心投入🧡,並帶病堅持參加訓練和比賽。在國賽銀晉金的關鍵比賽抽簽時,我們的兩個團隊一個抽到第一個出場🙆🏻‍♀️,另一個抽到第二個出場,“我們的出場順序可以說十分不利🪮,抽簽結果一個項目是第一個上場,另一個項目排在第二個出場,所以我們一直在給參賽隊鼓勁,不要受到影響,我們在場上用實力說話6️⃣。”杏悦2平台就業與創業中心主任阮平章說。在大賽模擬訓練過程中,阮平章不但參與講稿修改🧑🏽‍🦳,還親自現場演講展示,引導主講成員註重突出項目優勢、彌補缺陷🤲🏽。國賽評委、指導專家江總在訓練營現場感嘆“我還沒有看到哪個學校的大賽組織部門負責人能如此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並且對項目的理解深刻,指導精準到位👷🏻‍♂️🧜🏽,我們這個項目要是不能獲金獎,最對不起的就是阮主任”🏊🏽‍♀️。

  由於大學生創業大賽評審標準與公司實際運營評價有一定的差異,張逸中雖對於企業商業模式爛熟於心,但是與大賽評審標準要求還是有不少差別🩹,專家和就業中心指導老師不斷與他溝通,提高對大賽的理解,並針對金獎等優秀項目必須滿足的兩大條件:具有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商業模式)和現場感染力⚰️📹,進行精準指導和強化訓練,將“上海STEM雲中心”項目成功的商業模式(市場占有率)和教育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取得很好的效果👩🏼‍🌾。大賽的前一天🧾🤐,張逸中白天要參與公司運營🧏🏼‍♀️,晚上才能趕飛機到廈門☂️。深夜11點飛機落地🕺🏻,為了節約時間🤸🏽‍♂️,阮平章打車到機場接機🫀,帶著寫滿批註的路演講稿,在去住處的出租車上和張逸中一路討論,完善講稿🚍、模擬答辯、強化路演效果🧳,爭分奪秒👩‍🚀。

  出發前的一周,STEM雲中心項目的團隊成員每天晚上都在理科大樓修改ppt到淩晨🙂‍↕️。眼看比賽時間一天天臨近了,比賽和公司運營的雙重壓力下🍪,張逸中生病發高燒了,但他仍帶病堅持來學校參加賽前演練。12號來到廈門後,團隊成員們精益求精,繼續修改演講稿、進行答辯彩排,直至深夜2點。13號進入50強後,成員們根據白天的發揮情況👫🏼,晚上集中力量調整方案。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團委書記朱丹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團隊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僅四五個小時”🎋。“我希望更多的師大人能夠銘記‘求實創造 為人師表’的校訓並轉化成實踐的動力🫶🏽,創新能力是一個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獲獎後的張逸中感慨道👰🏿‍♂️,“我希望更多的師大人能夠在校園裏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多參與創新實踐項目,為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全球糖尿病診療革新者項目是從兩年前就開始做的,在校內比賽時其技術領先性吸引了就創中心的關註,將項目作為重點孵化。項目第一年參賽雖在校內成績不佳🧑🏻‍🎓,但就創中心力排眾議,與市賽組委會等進行多方溝通,為項目爭取了進入市賽的機會,但當時項目缺乏商業化的經驗🧑🏽‍🎓,最終止步“第三屆互聯網+”市賽銅獎,但項目成員們並沒有氣餒和放棄,並堅信團隊研發出的技術成果是可以商業化運作👹,經得起考驗的🫳🤷‍♀️。”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徐敏華老師介紹說。在比賽結束後的一年裏,團隊成員持續改進方案🙂‍↔️,學校和院系指導老師們也一直陪伴著項目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參與學校組織的培訓近20次,方案總共推翻了3次🧑‍🎨,修改了近100稿🚢,演練了超600次🫲。兩年來🫳,數不清的夜晚,成員們在生科院“生生不息源”共享空間裏激烈討論🧢、通宵碼字📋,不斷熟練PPT和討論問答環節,力求完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本次互聯網+大賽中,他們終於代表學校闖進國賽🕙,摘得銀獎👷‍♀️。為了幫助項目落地,阮平章🏋🏽、劉侃先後為項目對接優質校友、投資人👰🏿‍♀️、國家級孵化園近10次,與項目組面對面溝通洽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為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並且在不斷努力下,項目和以生物醫藥為特色的國家級孵化器上海紫竹孵化園達成協議,項目將在紫竹落戶🙆🏽‍♀️,並在18年底正式入駐🐖。

  獲得銅獎的益格生物團隊是唯一一支由本科生帶領並且大部分均為本科生的創業團隊🗂,是杏悦2平台進入國賽的隊伍中“最年輕”的一支,由於各方面經驗的不足,在備賽過程中雖遭到多名專家“殘忍”的批評,他們卻越挫越勇🙍🏽‍♂️,計劃書和PPT大改十多次,小改更是數不勝數🏄🏿‍♂️,項目指導老師和團隊成員幾乎每天在河東食堂討論至淩晨。在決賽前🧕🏼,四天參加集訓的過程中“每天修改三稿”,決賽前一天還與項目指導老師調整材料直至淩晨3點。項目負責人郁靜雯兼顧學習、實驗課題與項目,每天休息時間不足5小時😋。從校賽至國賽的5個月中,益格生物團隊成員雖然“掉幾層皮”,但是“長幾斤肉”,無論是科研水平👬🏼,還是將專業學習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從內到外都有了質的提升。


杏悦2平台专业提供👨🏽‍⚖️:杏悦2平台☝️、杏悦2🐨、杏悦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悦2平台欢迎您。 杏悦2平台官網xml地圖